遭遇处罚“三连”,中银证券怎么了?

  • 来源:中访网
  • 时间:2023-08-23 05:28:19

(原标题:遭遇处罚“三连”,中银证券怎么了?)

竞争加剧,或可倒逼提升服务质量。

1


(资料图)

“无证上岗”?

中银证券连收三张罚单,原因是旗下老牌网点唐山新华道证券营业部出现合规管理漏洞。

根据河北证监局发出的三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该营业部存在四方面问题。

大意是指员工无证展业、机构管理存在漏洞。

据悉,该营业部此次被警示的两名员工曹春辉、张彬分别为本科学历和大专学历,先后于2016年10月和11月以经纪人身份在新华道营业部执业,2018年1月两人正式转岗为一般证券业务,但转正多年两人仍未登记执业为投资顾问。

不过按理说,证券从业资格证是进入证券行业必备的“入场券”。

而且财联社提到,营业部拿到投顾相关资格并不难,正常本科毕业员工两年内努力一点,学习一般都能够拿到。

既然考证不难,为什么还会无证执业呢?

根据财联社记者,一家头部券商营业部负责人指出,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潜规则,即无基金销售资格人员推荐客户购买基金后,将该单业务挂在有资格同事名下,最后在私底下获得业绩提成。

自己没有销售资格,同事有啊,私下约定一下也不容易被查出来。再说了,这空子又不止自己一个人在钻。既然有没有证都能拿到提成,又不容易被查,那为什么还要费心考证呢?

有个说法叫每8分钟就会有一个人死于车祸,但没人愿意相信下一个可能就是自己。侥幸心理下,总有人觉得自己不会是倒霉的那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券商行业已经有多例经纪业务违规受罚的例子了。

根据财联社,今年上半年,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违规罚单最多,达到55张,占行业罚单多达三成。处罚事由主要集中在无证展业、代客理财、违规炒股、不当宣传。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除管理漏洞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2

竞争加剧

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行业内部,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只能医“外伤”,不能治“内疾”。

包括券商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种种业务运行的设定,回溯到最初,目的应该是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推动社会高效运转,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但在实施过程中,获取资金以及完成资金本身的增值等短期目标,逐渐蒙蔽了一些人的双眼。

不过“蛋糕”是有限的,与之相对应的,是相关从业人员的数量在不断提升。

中国基金报援引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指出,截至6月30日,在中证协登记为分析师的从业人员已达到4223人,在今年上半年突破4000人大关。而2017年末证券分析师数量尚不足2600人。

从业人员增多,如果是良性竞争倒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激烈的竞争下,有些人眼前只看得见业绩了。

金融八卦女频道在近日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去年某券商的固收首席给员工训话,比如“你们不是在跟我竞争,你们是在跟全市场几千名卖方研究员竞争”,各种“金句”频出。

管窥之下,可以想象,这个时候的券商机构“搞钱”氛围有多浓烈,在有限的蛋糕下,你不抢客户,客户就被别的公司抢走了,至于内部管理,哪儿还顾得上呢?抢客户要紧。

而经纪业务作为券商机构一直以来的第一大营收来源,类似中银证券旗下员工无证展业这样的违规问题,自然就不在少数。

不止如此,竞争加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人才流动。

证券时报就曾在6月9日的《券商年内流失近4300人 两大原因浮现》一文中提到,截至6月5日,券商从业人员较年初减少了4291人,其中证券经纪人全体今年以来减少3580人。

人员流失的两大原因,文中提到一方面是业务压力,另一方面是“限薪令”,另有受访券商人士认为,行业内卷加剧、公司福利减少、职场内耗等亦综合影响着当下从业人员的职业选择。

金融行业就如同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但更多的,可能是像证券时报文中受访的从业人员一样,一边煎熬着,一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今年2月22日,中银证券公告表示,基金经理白冰洋因个人原因离职。

白冰洋累计任职6年多,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49.86%,管理过的基金任职回报表现都还不错。2022年,其管理的中银证券价值精选以13.08%的收益率,跻身主动权益基金前十;中银证券优势制造以9.26%的收益,位列2022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第五位。

一地基毛文中甚至提到一个玩笑说,“之前称呼白冰洋为丘栋荣的夫人,如果丘老板不加把劲,那么以后就要被称为白冰洋的丈夫了。”

而类似白冰洋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出走,还不止一个。金融人事mini在几个月前的文章中举例的就有中银证券原医药首席邓周宁。

随着行业在市场化方面的探索不断加深,人才流动或将成为常态,而中银证券等券商机构所需要考虑的,更多可能是平台整体的投研能力和基金经理储备,而非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光环。

3

业绩释放仍需时间

中银证券作为有着五大行股东背景的券商,可以说在渠道和客户资源方面都占尽优势。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银行通过控股香港中银国际间接控股中银国际证券,银行系券商也确实一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很受市场资金的青睐。

中银证券的业绩如何呢?

近期中银证券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快报,数据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9.9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24.39%。

中银国际证券还表示,报告期内,资管规模稳居行业前三。

不过看业绩也不能囫囵吞,容易卡嗓子,还是得看公司旗下的产品具体收益如何、回撤如何。

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联合完成的一篇文中统计道,截至2023年6月16日,券商资管旗下权益类公募化产品共有133只,今年以来,73只基金收益为正,60只为负;其中,5只产品今年以来回报超20%,1只产品回撤超过15%,而这1只产品正是中银证券旗下产品中银证券瑞益A,回撤幅度16.9%,属于行业垫底。

截至6月28日,旗下3只FOF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均跑输业绩基准。

3只产品中银证券慧泽进取3个月持有期A、中银证券慧泽平衡3个月持有期A、中银证券慧泽稳健3个月持有期A,今年以来分别回撤6.78%、3.91%、1.23%,分别跑输业绩基准8.46%、5.16%、2.39%,同类排名均靠后。

这3只产品前十大持仓相似度较高,同时重仓了华宝中证医疗ETF、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国泰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中泰玉衡价值优选A、信澳健康中国A、富国消费主题A等6只地产和医疗等可选消费板块的基金。

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地产、医疗板块回撤明显,中银证券的这3只产品自然也就业绩惨淡。

如今,中银证券面临着业绩、合规管理、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在牛市来临前,不说浮盈多少,能够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完成内部调整,抗到牛市,就算赢了大半。

正如古话说的,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商人应该在夏天囤积皮料,冬天囤积薄布料,天旱造船,发大水造车,以等待周期的轮回。)

共勉。

内容来源: 金投研

关键词:

精彩推送

空气净化产品测试箱
国内 2023/08/23
呵护夕阳下的幸福
旅游 2023/08/23
网络诈骗
服务 2023/08/23
蒋励(关于蒋励简述)
网评 2023/08/23
2023处暑为什么还那么热
投资 2023/08/23

资讯播报

岗位上的医师节
电影 2023/08/23
一般重疾险价格?
文章 2023/08/23
梦见银元是什么意思
城市 2023/08/23
离婚起诉多长时间能判
国际 2023/08/23